十一年前的今天,圆明园鼠首、兔首回归祖国;十年前的今天,商代晚期青铜重器皿方罍器身回归祖国……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流失海外的文物总是牵动着国人的心弦。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多年来,中法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展览交流、考古研究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持续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历史为师,文化似友。为进一步推动中法两国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传递流失文物回归的价值和意义,两集纪录片《国宝回家》于6月28日、29日19:23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讲述在中法两国通力合作下国宝回家背后的动人故事。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
通力合作 铺就回归之路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有“万园之园”之誉的圆明园被付之一炬,珍贵文物被劫掠。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铜像兽首背井离乡,成为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缩影。
在中法建交50周年前夕,2013年4月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期间,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法国皮诺家族决定将圆明园鼠首、兔首无偿归还给中国。6月,中法双方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交接仪式,两件圆明园兽首顺利回归祖国。
古有完璧归赵,今有完罍归湘。湖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皿方罍,是迄今出土的青铜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这件稀世珍宝在1919年被发现后不久便遭遇身首分离,器身流失海外。在皮诺家族的协助下,经过各方人士共同努力,2014年6月,皿方罍器身顺利回归祖国,入藏湖南博物院,与皿方罍器盖合璧,结束了近百年的离散漂泊。
2015年4月13日,又是皮诺家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将4件流失海外的秦国早期鸷鸟形金饰片移交给中国驻法大使馆。在此感召下,从同一卖家手中购得另外52件金饰片的法国收藏家克里斯蒂安·戴迪耶,也将文物无偿捐献给中国。
四海之内 构筑大国担当
从一个家族的义行善举,到两个国家的精诚合作,“三段归途”创造了流失文物返还故土的典范。
2019年3月25日,中法签署《关于在防止和打击非法贩卖文化财产领域加强交流和专业人士培训的联合声明》,体现了中法两国主动作为,共担打击文化财产走私的国际责任和携手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决心。
善意,总是相互的。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陷入一场大火的危机。来自世界各地的古建专家聚集巴黎,共同协作,参与修复。其中,也包括来自中国的身影。
2019年11月6日,中法签署了《关于落实双方在文化遗产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为双方开展巴黎圣母院修复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研究合作作出框架安排,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文物局通过国际执法合作、国际民事诉讼、外交谈判、协商捐赠等形式,已经促成1900余件(套)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每一段归途,都是一段跌宕起伏的传奇;每一次回归,都是一次热泪盈眶的聚首。
本文转载自CCTV纪录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