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微笑”的魅力来自哪儿?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在第二期《每个人都了不起》中,主持人朱迅相约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教授费俊来到云冈石窟,寻找“云冈微笑”背后的了不起的每个人。
张俊才是云冈研究院文物修复师,今年75岁,至今已从业四十余年了。他曾修复过第二十窟露天大佛,小心翼翼地把大佛的鼻子恢复原状。采访中,张俊才开玩笑道,敲敲打打了近半个世纪,他穿的裤子都补了好多回了,因为久坐板凳把屁股(裤子)都磨烂了。
他的“云冈微笑”,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孙丽娜是和张俊才在同一办公室的文物修复师,很年轻,却很专注。探访张俊才的这天,她在一片密密麻麻的瓷片前,有条不紊地做着拼接工作,一天最多只能拼十来对瓷片,一拼就是一年多。张俊才说,“她只要一笑,那就是对上了。她要是悄悄的,那就是没对上”。
她的“云冈微笑”,是通过自己的双手,让受损文物重新焕发活力的成就。
赵斌是云冈石窟研究院石质文物保护中心修复组长。在他的带领下,朱迅和其他修复师一起,用小小的修复刀,仔仔细细填平洞窟中病害的缝隙,让“云冈微笑”之美,可以代代传承下去。
他的“云冈微笑”,是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员小中是云冈研究院文献资料中心文献研究室主任,2014年,员小中开始对坍塌的西立佛进行拼接工作,残石共166块,最重石块达100多公斤,他说:“我从小就看着它好像缺着一块似的,那我长大了,我能把它补齐,这也可能就是我的使命。”
他的“云冈微笑”,是与先贤的隔空对话,是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
张焯是云冈研究院党委原书记,为云冈石窟贡献了22年的青春。在他的带领下,朱迅见证了“新云冈”的诞生——东山艺术区。他说,1500年前,人们开凿云冈石窟的时候,留下的石块废料没有随意丢弃,而是用于了平城(今天的大同)的建设。今天的东山艺术区也是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过去发展矿业和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废铁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做成东山艺术区的新艺术作品。
他的“云冈微笑”, 让艺术的文化价值以更现代、更亲民的形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广泛地传播和认同。
《每个人都了不起》,跟朱迅一起走进山西古建,感受骨子里的中国,探寻云冈石窟背后“了不起的他们”,寻找“永恒的云冈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