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 《我的时代和我》导演手记

发布时间: 2018-06-27来源:浏览次数:作者:朱允
1.gif


老.jpg


3.png


这可能是最难写的一篇手记了。

首先,让我们干脆跨过一系列敬语,直呼两位老人为爷爷、奶奶吧。

与爷爷奶奶的接触,要追溯到三年前了,那时我作为央视纪录片《西去东来》的编导,曾上门拜访,向爷爷请教东西方语言文化交流的问题。后来我们将合影洗出来送给了爷爷奶奶,没想到几年过去了,合影还摆在他们的书橱上,薄薄地落了一层土。

爷爷还是过着欧洲时间,一说起自己热爱的翻译事情就滔滔不绝。他说话的分贝,想是楼下邻居也能听得到的。当得知我们想要为他拍摄这一部纪录片时,他还以为是新闻访谈,畅快地聊了一个小时后,发现我们还没有告辞的痕迹,就索性不管我们,顾自伏案去了。

说实话,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进入老人的生活,我们也是战战兢兢。贴身纪录,却绝不打搅,是我们给自己定下的第一条规矩。

正式和爷爷相处的第一天,就有些意外。因为前段时间在央视综艺《朗读者》上的精彩表现,爷爷成了“网红”。具体表现就是,每天都至少有两波前来拜访的人,以及无数通约见电话。奶奶是个单纯善良的老人,从不知道怎么拒绝人,又担心爷爷不能专心工作,一时间有点应接不暇。于是就有了片中的那些情节。

老2.jpg

坦白地说,《我的时代和我》整个摄制组90%的成员是九零后,作为导演的我也不例外。一个九零后,面对一个二零后,中间超过半个世纪的年龄差,还有那相隔万里的专业领域差距,使得我们在开始纪录爷爷的同时,也不得不开启自己的“翻译生涯”——爷爷看哪本书,我就买哪本书来看,紧接着是摄制组的同事受到传染,争相借阅。书架上光莎士比亚的原版图书就不下三本,还有爷爷几乎全部的中国古典文学翻译作品;每晚一篇宋词,甚至自己上手试翻莎士比亚……只为在某个能够对话的瞬间,能和爷爷浅尝辄止地开启几句对话。

不过,爷爷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踏入的。他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活法则:万事自理,独立成趣。当他进入自己的世界时,你就算想去跟随,也进入无门……毕竟,那需要太多超出我们全部经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超越我们认知范畴的古典文学功底,以及跨文化的穿透力和领悟力,而我们又不愿意太多地通过询问、索求来占用爷爷宝贵的翻译时间。

相比以他为主角的一部纪录片,爷爷笔下与时间赛跑的字字句句,显然,对他更重要。

日子就这么一分一秒地过,两个“九零后”一老一小,一个人在敲字翻译,一个人在旁边默默纪录,爷爷永远搞不懂我在拍些什么,我则是竭尽全力想搞懂他在思考什么……

老3.jpg

相信每一个看到这部片子的人,都忍不住落泪。这往往是拍摄老人题材某种约定俗成的情感走向,可我们希望,这并不关乎简单的生、老、病、死。镜头里,是两个默默无闻的可爱老人,穿透过去,你看到的,可能是将近一个世纪的起落浮沉;画面中闪过的某本厚书或信件,也许,比大多数观者的生命还要年长;爷爷那文人的骄傲与风骨,也绝非当下的三两建树就能理解的。

我们无法控制时间的流逝,却可以用镜头,留住哪怕是一瞬间的美好、一刹那的温存。

这故事还很长,它是一个关于爱、信任、道德与分享的漫长故事,如果您愿意听,且让我们慢慢道来。


《我的时代和我》  许渊冲篇




图  朱允/三多堂导演



4.jpg
5.jpg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